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5年,爱尔兰人理查德·轩尼诗(rechard hennessy)在法国干邑创建轩尼诗。200多年来,轩尼诗已发展成世界顶尖的白兰地生产商。
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当时在苏州经营的晋商汇兑、办货、印账三帮集资创建了一个晋商在苏州的俱乐部——全晋会馆。
溢翠流丹构建精,画甍雕镂自宜情。
吴中会馆知多少,美奂美伦耀古城。
——沈高《题全晋会馆》
|
晋商到苏州,名誉理事长曾是孔祥熙
明清时期的苏州是江南商品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五湖四海的商贾云集于此,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商业景象。
明朝初年,苏州阊门外上塘街尚是一条可以并行五马的康庄大道;
到了清初,原本开在松江一带的数百家布庄都纷纷迁到这里营业:染坊、踹坊等也跟着聚集于此,于是这里的道路渐渐被店铺挤占,成为寸金之地。
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在江南经商极为活跃。
据《清高宗实录》卷139载:“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者,多系晋省人”。在苏州,山西商人“来苏办货者,向从浦口行进,向来久矣。”
事实上,从清咸丰年间到民国初年,正是在苏州的晋商事业发展最为繁盛、实力最为雄厚的时期。
当时在苏州的晋商以从事金融业为主,主要就是票号和钱庄,“实力雄厚”。
日升昌的苏州分号,就开在苏州最为繁华的阊门。
据说民国时期,全晋会馆的名誉理事长曾是“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
苏州晋商俱乐部“不临时”
全晋会馆,是山西商人在苏州的共同家园:是当时晋商们举行庆典和娱乐活动、联络乡情、聚众议事的场所。
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当时旅苏晋商汇兑、办货、印账三帮集资创建了全晋会馆。
关于全晋会馆,余秋雨曾写道:“在苏州这样的富庶繁华之地,没想到山西人轻轻松松盖了个会馆就把风光占尽,要找一个南方戏曲演出的最佳舞台作为文物永久保存,找来找去,竟在人家山西人的一个临时俱乐部里找到了。”
实际情况是,晋商在苏州的这个俱乐部实实在在“不临时”——会馆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会馆中路建筑为庙堂殿宇式,其中头门两侧的庭阁式吹鼓楼为全国罕见的古典仪式性建筑。整个中路建筑精雕细刻,宏伟庄重,具有山西建筑特色,东、西路半亭飞廊、湖石草木,体现苏式素雅典丽的装饰风格。雕饰华丽的三面观古典戏台集艺术性与科学性于一身,至今保存完好。
据说,全晋会馆每遇皇帝诞辰、国家大庆、关公诞辰及忌日,均要举行隆重庆典或祭祀仪式,鸣钟击鼓,场面恢弘。每当经商者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时,也要举办庆祝娱乐活动。中路的古戏台便是当时的演出场地,也是会馆古建筑群的精髓所在。
戏楼上的戏台简直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看戏的人,无论是在两侧游廊的哪一层,或是正殿前的院子和平台的哪一角,都能清楚地把戏台一览无余。
戏台顶部正中藻井上的“鸡笼顶”,是会馆的建筑精华所在。凹进的穹顶呈内旋式、半球体,外径约三米半,深约二米。四周由曲木拱搭成架,叫做“阳马”,既是支承,又是一种独特的装饰。从底到顶嵌拼如小斗拱状,成环状旋榫,堆迭向上,从上到下,共盘旋十八圈,犹如编织“鸡笼”一般,故有此名。拱头甩出,共雕成三百二十四只蝙蝠,漆成黑色,又相间着三百零六朵金黄色的云头圆雕。
整个“鸡笼顶”用大红底色作烘托,顶部正中置一铜质圆明镜,熠熠发光。它与四方形的台面上下对照呼应,构成天圆地方、天动地静的意境,寓意方中含圆、静中蕴动、阴阳平衡、对立统一的思想。这种高超的建筑手法,不仅使建筑物外表壮丽、美观,由于科学地运用了声学原理,使得演唱者在演唱时声腔产生共鸣,从而得到余音绕梁的音响效果。
1963年,全晋会馆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很显然,一个能够作为系列文物保护单位的会馆,在当初晋商建设的时候,绝对是没有丝毫临时之意的。
全晋会馆的前世今生
据记载,苏州明清时建有两所山西会馆。一处为全晋会馆,另一处是翼城县商建的翼城会馆,但此会馆早已被毁。
全晋会馆1765年(清朝乾隆三十年)始建成于阊门外山塘街半塘桥畔,1860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自天京(南京)挥军东征,一路势如破竹,迅速逼近苏州,溃败的清军在城外枫桥、虎丘、山塘、上塘、下塘和南濠、北濠一带纵火,大火延烧三昼夜。“山塘七里繁华梦,赢得姑苏一炬红”,被誉为“红尘中一二等风流之地”的苏州阊门,旦夕之间化为废墟。位于阊门外山塘街半塘桥畔的全晋会馆,在这场兵燹中同样被付之一炬灰飞烟灭。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晋商们在中张家巷选址重建晋商会馆。从光绪五年(1879年)至民国初年,这座全晋会馆陆陆续续修了三十多年,才有了今天的规模。新建的规模宏伟的全晋会馆,完全反映了当时在苏晋商生意兴隆、财源丰厚的历史。
全晋会馆自1958年至1984年,曾先后被改为化工塑料厂、眼镜厂、光学仪器厂、照相机厂及机械工业局职工大学,会馆东路及西北隅则散为民居。及至十年动乱后,会馆早已白蚁蛀蚀,梁倾壁残。
经过两年筹划,1983年10月开始动工整修,1984年6月使用单位全部迁出,中路、西路建筑全面大修,并移建正殿,重建庭园,会馆原貌基本恢复。
1986年10月,全晋会馆作为苏州戏曲博物馆馆舍正式对外开放,辟有昆曲、评弹、苏剧、民族乐器等专题陈列,还有古典戏台和清式茶园书场两处复原式陈列兼演出场所。
1990年,苏州市文物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再次对会馆进行详细的测绘及修缮设计,并分一、二、三期工程逐步施工,至1996年,维修工程结束,受到专家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2003年11月22日,中国昆曲博物馆又正式在全晋会馆挂牌成立。
(责任编辑:三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