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同
作者:段毅
在所有的商业实践中,谈判的最终成果,就是双方的一纸合同;而在合作遇到问题的时候,合同也是解决争端的最重要文本。在合作中,签订合同和合同的执行应该注意什么?
常见误区一:不签合同
经常有这种情况,因为双方很熟,就没有谈合同的事情,怕伤和气或者觉得没有必要。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合同可能都是尘封一隅;但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双方在合作中有什么分歧,合同就成了最重要的判定责任归属、解决双方分歧的文本。如果没有合同,合作中遇到问题就容易扯皮,很难处理。
一旦涉及到双方,涉及到金钱,事情往往比想象的要复杂。所以,签订一份合同还是必要的。而且,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合作双方也得以更好的了解对方。
常见误区二:合作一方做不到合同中的承诺,向对方抱怨
合同已经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签订,双方应该恪守。如果一方在合同中承诺了某些内容,在实施中又遇到了问题,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解决,或者寻找外援。如果这时候向合同的另一方去抱怨,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对方觉得“不够诚信”。
常见误区三:多人参与谈判,无人拍板
双方谈合同的时候,双方虽然各有多人参与,但每一方必定有一个人是可以拍板的,这样双方谈起来才有意义。如果有一方无人可以拍板,讨论不休,反反复复,合同另一方一定会非常不满。比如,甲方派了2个部门经理去谈合同,一个是技术经理,一个是市场部经理,二人谁都不服谁,在合同能否签订上产生了分歧。这时,技术经理和市场部经理就应该向其共同的上司汇报,不要一直争吵下去,延缓谈判的进程,甚至失去了合作的机会。
常见误区四: 合同规定太过繁琐
双方合作的基础主要还是双方的信任。如果在合同中规定的太过繁琐,在对方眼中,显得对对方太不信任,这样效果也不好。合作中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在合同中是不可能全部规定清楚的,所以大多数合同只能是“非完全契约”。具体执行中,需要双方视情况而定。
尤其是一些模糊的词藻,写在合同里没法得到执行,没有太大意义。比如说,合同规定,“甲方不能随便更改需求”,这条规定就非常含糊,什么是“随便”,有很大的任意性。
合同只要把大的方面都包括就可以了,具体细节,可以不太过繁琐。
(责任编辑: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