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清末民初太谷县四大绅士之一
武注东(1872年—1945年),名炳沣,太谷县人。兄弟5人,其行三。幼年聪颖,敦品好学,武注东18岁科举中秀才,19岁步入仕途。曾为四川候补直隶州知州,由四川通判历保知府,钦加四品衔,赏戴花翎,保升知府。后充任吉林官盐采运局总办。因父兄病逝,弃官回乡,总理家政,为清末民初太谷县四大绅士之一。1904年被推举为山西省商会会长,翌年积极从事山西保矿斗争,并努力创办实业,建树颇多。1926年武注东又出任绥远省塞北北关邮包税局总办等职,“七·七”事变后辞职归乡,坚守民族气节。1945年病逝家中,享年73岁。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山西巡抚张曾根据清政府颁布的 《商会简明章程》,“凡属商业繁富之区,不论省垣或城埠,均应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立商务分会”之精神,选准了向有“小北京”“旱码头”之称的太谷县,并写信给太谷首富曹润堂先生,委托他负责操办其事。曹润堂当时年事已高,遂推荐了年富力强的武注东担任当时的山西省商会第一任会长。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将阳泉几处煤矿、铁矿的经营开采权出卖给英国人,山西省商会为此开展了爱国争矿运动。作为山西省商会会长的武注东,奔走于祁县、榆次、平遥、介休、太原之间联络商户,筹措资金,并以身作则,拿出巨额资金投资入股,与其他晋商一起合力收回矿权。保晋矿务总公司不仅资金来源于晋商,经营和管理全由晋商负责。武注东以注东尾字命名的太谷“东记”,出资白银2500两之多。保晋矿务总公司是山西省开办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现代化民族企业。
太谷武氏家族以经营药材和典当业致富,世代儒商结合,武注东即是代表。他将武家急公好义、乐善好施之美德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据赵子言回忆其父赵铁山文中提到:“1908年以前,本县高级小学校因人事不协调,辞职人员牵动全局,几有不能成立之势:经邑绅武注东请学界同仁出面维持,要先父襄助校事。”又据《太谷县志》(民国20年版)卷七记载:“武君注东、孟君石宾闻知东山底龙泉寺山径之凹凸不平地,年久失修,乙卯年(民国四年)他俩自己捐资并邀同邑数人分任募化,集资完成了修缮工程。”武注东一生敬老怜贫,扶危济困,获得乡人之好评。
1937年11月6日,日军攻陷太谷。日伪政权需要地方的一些知名人士为其维持社会秩序,强化统治。日寇恩威并举,但武注东、武尧卿与赵铁山等一批爱国人士坚决抵制,拒绝给日本人做事。武注东晚年崇尚道家思想,修吕祖庙、凤山龙泉寺,对家族事务不予过问。1945年过世,可惜未能亲眼看到日本人无条件投降。
来源:山西会馆网 作者: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三晋源)